毛囊炎可通過(guò)保持皮膚清潔、外用抗生素軟膏、口服抗生素、激光治療、手術(shù)引流等方式治療。毛囊炎通常由細菌感染、真菌感染、皮膚損傷、毛囊堵塞、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引起。
毛囊炎患者需每日用溫水及溫和清潔劑清洗患處,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或搓洗。清洗后輕輕拍干皮膚,減少摩擦。出汗后及時(shí)清潔,避免汗液滯留加重炎癥。選擇寬松透氣的棉質(zhì)衣物,防止局部悶熱潮濕。
細菌性毛囊炎可遵醫囑使用莫匹羅星軟膏、夫西地酸乳膏、復方多粘菌素B軟膏等外用抗生素。使用前需清潔患處,取適量藥膏薄涂覆蓋炎癥區域。避免接觸眼睛及黏膜,用藥后出現皮膚灼燒感或瘙癢需停用。
多發(fā)或頑固性毛囊炎可能需要口服頭孢氨芐膠囊、鹽酸多西環(huán)素片、阿奇霉素分散片等抗生素。用藥期間禁止飲酒,需完整服用療程防止耐藥性??赡艹霈F胃腸不適或皮疹等不良反應,需監測肝功能。
反復發(fā)作的毛囊炎可采用紅藍光照射或二氧化碳點(diǎn)陣激光治療。激光能破壞深部感染灶并促進(jìn)組織修復,治療前需剃除患處毛發(fā)。術(shù)后需避水3天,結痂自然脫落后涂抹修復凝膠,避免日曬防止色素沉著(zhù)。
形成膿腫的頑固性毛囊炎需行切開(kāi)引流術(shù),局部麻醉后十字切開(kāi)膿腔,清除壞死組織并放置引流條。術(shù)后每日換藥至創(chuàng )面愈合,配合口服抗生素預防感染。糖尿病等免疫力低下患者需延長(cháng)抗感染治療周期。
毛囊炎患者日常應避免搔抓或擠壓患處,減少使用油性護膚品。飲食宜清淡,限制高糖高脂食物攝入,適當補充維生素A和鋅元素增強皮膚屏障功能。運動(dòng)后及時(shí)沐浴更衣,合并糖尿病等基礎疾病者需積極控制血糖。若紅腫疼痛加劇或伴隨發(fā)熱,須立即就醫。
370次瀏覽 2024-09-25
0次瀏覽 2025-11-04
0次瀏覽 2025-11-04
226次瀏覽 2025-11-04
242次瀏覽 2025-11-04
243次瀏覽 2025-11-04
743次瀏覽 2023-08-28
232次瀏覽 2025-11-04
227次瀏覽 2025-11-04
336次瀏覽 2025-11-04
316次瀏覽 2025-11-04
200次瀏覽 2025-11-04
0次瀏覽 2025-11-04
0次瀏覽 2025-11-04
228次瀏覽 2025-11-04
556次瀏覽 2025-11-04
244次瀏覽 2025-11-04
0次瀏覽 2025-11-04
0次瀏覽 2025-11-04
684次瀏覽 2025-11-04
211次瀏覽 2025-11-04
0次瀏覽 2025-11-04
852次瀏覽
777次瀏覽
657次瀏覽
577次瀏覽
696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