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齒莧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止痢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療熱毒血痢、癰腫疔瘡、濕疹、便血等癥狀。食用方法包括涼拌、煮粥、炒制等。
馬齒莧性寒味酸,歸肝、大腸經(jīng),其清熱解毒功效對熱毒引起的痢疾、瘡瘍有顯著(zhù)效果?,F代研究表明,馬齒莧含有的有機酸和黃酮類(lèi)物質(zhì)能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病原微生物。臨床常用鮮品搗爛外敷治療癰腫疔瘡,或配伍黃連、黃芩煎服治療濕熱痢疾。
馬齒莧的涼血作用可改善血熱妄行導致的便血、痔血等癥狀。其富含的維生素K和鞣質(zhì)能增強毛細血管收縮力,縮短凝血時(shí)間。對于輕度腸風(fēng)下血,可用馬齒莧60克煎湯內服,或配合地榆炭、槐花炭等藥材使用。
馬齒莧對細菌性痢疾、急性腸炎有良好療效,其黏液質(zhì)能保護腸黏膜,生物堿成分可抑制痢疾桿菌。治療濕熱瀉痢時(shí),常與馬鞭草、鳳尾草同用,或取鮮品榨汁加蜂蜜調服。慢性腹瀉患者建議配伍山藥、白術(shù)等健脾藥材。
馬齒莧的鉀含量較高,配合其特有的去甲腎上腺素樣物質(zhì),能促進(jìn)鈉鹽排泄而利水消腫。適用于濕熱型水腫,可單用煎湯或與玉米須、冬瓜皮配伍。腎功能不全者使用時(shí)需監測電解質(zhì)平衡。
馬齒莧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E及ω-3脂肪酸,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其提取物能降低脂質(zhì)過(guò)氧化物含量,對預防動(dòng)脈硬化有一定幫助。日??蓪⒛矍o葉焯水后涼拌食用,保留更多活性成分。
食用馬齒莧需注意脾胃虛寒者慎用,孕婦忌大量服用。鮮品每日用量建議控制在30-60克,曬干品減半。烹飪前需用鹽水浸泡去除草酸,避免與鱉甲同食。野生采集要確認無(wú)農藥污染,糖尿病患者服用需監測血糖變化。長(cháng)期使用應咨詢(xún)中醫師進(jìn)行體質(zhì)辨證。
160次瀏覽 2025-10-12
590次瀏覽 2025-10-12
288次瀏覽 2025-10-12
0次瀏覽 2025-10-12
92次瀏覽 2025-07-15
263次瀏覽 2025-10-12
153次瀏覽 2025-10-12
333次瀏覽 2025-10-12
139次瀏覽 2025-10-12
592次瀏覽 2025-10-12
114次瀏覽 2025-10-12
75次瀏覽 2025-10-12
315次瀏覽 2025-10-12
0次瀏覽 2025-10-12
1007次瀏覽 2025-10-12
271次瀏覽 2025-10-12
743次瀏覽 2023-08-28
124次瀏覽 2025-10-12
148次瀏覽 2025-10-12
158次瀏覽 2025-10-12
322次瀏覽 2025-10-12
178次瀏覽 2025-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