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褐斑的診斷主要依據臨床表現和伍德燈檢查,典型表現為面部對稱(chēng)性黃褐色或深褐色斑片,邊界清晰,無(wú)鱗屑。診斷標準包括發(fā)病部位、皮損特征、伍德燈下表現及排除其他色素性疾病。
黃褐斑好發(fā)于面部曝光區域,尤其顴骨、前額、上唇等部位。皮損常呈蝶形對稱(chēng)分布,偶見(jiàn)于頸部或前臂。日曬后色素沉著(zhù)加重是典型特征,發(fā)病與紫外線(xiàn)暴露、激素水平變化密切相關(guān)。
皮損表現為淡褐色至深褐色斑片,大小不等,邊緣不規則但界限清楚。表面光滑無(wú)隆起,無(wú)紅斑、鱗屑或瘙癢等炎癥表現。根據色素沉積深度可分為表皮型、真皮型和混合型。
伍德燈下表皮型黃褐斑呈明顯亮藍色熒光,真皮型熒光反應微弱,混合型表現為部分增強。該檢查可鑒別色素沉積層次,指導治療選擇。需注意與炎癥后色素沉著(zhù)、黑變病等相區分。
表皮基底層黑素細胞數量正常但活性增強,黑素小體數量增多。真皮型可見(jiàn)真皮淺層噬黑素細胞聚集。病理檢查并非診斷必需,主要用于不典型病例與其他色素性疾病的鑒別。
需排除瑞爾黑變病、炎癥后色素沉著(zhù)、藥物性色素沉著(zhù)等疾病。瑞爾黑變病多伴網(wǎng)狀青斑樣改變,炎癥后色素沉著(zhù)有原發(fā)病史,藥物性色素沉著(zhù)有明確用藥史且分布更廣泛。
確診黃褐斑后應避免日曬并使用廣譜防曬霜,可選擇含有氫醌、維A酸的外用制劑,中重度患者可考慮化學(xué)剝脫或激光治療。日常需保持規律作息,控制情緒波動(dòng),妊娠期患者分娩后斑片可能自行減輕。建議每3-6個(gè)月復診評估治療效果,調整治療方案。
213次瀏覽 2025-11-14
121次瀏覽 2025-11-14
152次瀏覽 2025-11-14
68次瀏覽 2025-11-14
177次瀏覽 2025-11-14
401次瀏覽 2024-09-25
207次瀏覽 2025-11-14
61次瀏覽 2025-11-14
128次瀏覽 2025-11-14
100次瀏覽 2025-11-14
121次瀏覽 2025-11-14
147次瀏覽 2025-11-14
119次瀏覽 2025-11-14
120次瀏覽 2025-11-14
162次瀏覽 2025-11-14
104次瀏覽 2025-11-14
56次瀏覽 2025-11-14
263次瀏覽 2025-03-21
83次瀏覽 2025-11-14
174次瀏覽 2025-11-14
134次瀏覽 2025-11-14
58次瀏覽 2025-11-14
889次瀏覽
1036次瀏覽
576次瀏覽
880次瀏覽
960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