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炎可能引發(fā)脫水、電解質(zhì)紊亂、營(yíng)養不良等危害,嚴重時(shí)可導致休克或器官衰竭。腸胃炎通常由病毒、細菌感染或飲食不當引起,主要癥狀包括腹瀉、嘔吐、腹痛等。
腸胃炎患者因頻繁嘔吐和腹瀉可能導致體液大量流失,出現口干、尿量減少、皮膚彈性下降等脫水癥狀。輕度脫水可通過(guò)口服補液鹽緩解,嚴重時(shí)需靜脈補液。兒童及老年人更易因脫水導致意識模糊或血壓下降,家長(cháng)需密切觀(guān)察患者精神狀態(tài)。
鈉、鉀等電解質(zhì)隨體液丟失可能引發(fā)肌肉痙攣、心律失常。長(cháng)期低鉀血癥可導致腸麻痹,表現為腹脹、便秘。檢測血電解質(zhì)水平有助于判斷病情,必要時(shí)需靜脈補充氯化鈉注射液或氯化鉀注射液。
持續腹瀉會(huì )影響營(yíng)養吸收,導致體重下降、貧血。急性期建議選擇低渣飲食如米湯、饅頭,恢復期逐步增加魚(yú)肉、蒸蛋等易消化蛋白。慢性腸胃炎患者可能需補充維生素B12或鐵劑,如琥珀酸亞鐵片。
腸道黏膜損傷后可能繼發(fā)細菌性腹膜炎或敗血癥,表現為持續高熱、寒戰。血常規檢查顯示白細胞顯著(zhù)升高時(shí),需使用注射用頭孢曲松鈉等抗生素。免疫功能低下者更易出現膿毒血癥。
嚴重脫水或感染可導致循環(huán)衰竭,出現四肢冰冷、脈搏微弱。這種情況需立即搶救,包括快速補液、使用鹽酸多巴胺注射液維持血壓。延誤治療可能引發(fā)急性腎衰竭或多器官功能障礙。
腸胃炎患者應保持清淡飲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癥狀加重時(shí)及時(shí)就醫?;謴推诳蛇m量補充益生菌如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膠囊幫助重建腸道菌群。注意食品衛生,生熟分開(kāi)處理,餐具定期消毒能有效預防感染性腸胃炎。日常需保證充足休息,避免過(guò)度勞累影響免疫力。
47197次播放 2021-12-29
77664次播放 2021-08-03
25129次瀏覽
25230次瀏覽
51638次瀏覽
62464次瀏覽
58627次播放 2019-12-25
51564次播放 2019-12-25
56957次播放 2019-12-25
57603次瀏覽
38次瀏覽 2025-11-06
91次瀏覽 2025-11-06
47次瀏覽 2025-11-06
56次瀏覽 2025-11-06
129次瀏覽 2025-11-06
743次瀏覽 2023-08-28
90次瀏覽 2025-11-06
86次瀏覽 2025-11-06
93次瀏覽 2025-11-06
113次瀏覽 2025-11-06
155次瀏覽 2025-11-06
69次瀏覽 2025-11-06
73次瀏覽 2025-11-06
55次瀏覽 2025-11-06
617次瀏覽 2025-11-06
100次瀏覽 2025-11-06
135次瀏覽 2025-11-06
60次瀏覽 2025-11-06
119次瀏覽 2025-11-06
183次瀏覽 2025-11-06
263次瀏覽 2025-03-21
73次瀏覽 2025-11-06
646次瀏覽
577次瀏覽
837次瀏覽
518次瀏覽
837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