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是如何治療腸炎的呢?

博禾醫生
中醫治療腸炎以調理脾胃、清熱化濕為核心,結合辨證施治采用中藥、針灸、飲食調理等方法。急性期以祛邪為主,慢性期注重扶正固本,需根據濕熱型、脾虛型等不同證型選擇方案。
1.中藥內服
濕熱型腸炎表現為腹痛腹瀉、肛門(mén)灼熱,常用葛根芩連湯加減,含葛根15克、黃芩10克、黃連6克。脾虛型多見(jiàn)大便溏瀉,參苓白術(shù)散是基礎方,含黨參12克、白術(shù)10克、茯苓15克。寒濕型適用藿香正氣散,含藿香9克、紫蘇葉6克。中藥煎煮需注意:解表藥煮沸10分鐘,補益藥煎煮40分鐘以上。
2.外治療法
針灸取足三里、天樞、中脘等穴位,實(shí)證用瀉法留針20分鐘,虛證用補法配合艾灸。臍療可用丁香、肉桂等藥材研末敷臍,每日4-6小時(shí)。灌腸療法適用于遠端結腸炎,用白頭翁30克、地榆20克煎湯保留灌腸,藥液溫度需保持38-40℃。
3.飲食調護
急性期宜食用馬齒莧粥(鮮馬齒莧60克煮粥),慢性期推薦山藥蓮子羹(山藥30克、蓮子15克)。忌食生冷瓜果、油膩辛辣,烹飪方式以蒸煮為主??蛇m量飲用焦米茶(炒黃大米煮水),或石榴皮15克煎水代茶飲。
4.生活調攝
保持每日卯時(shí)(5-7點(diǎn))排便習慣,順應大腸經(jīng)當令時(shí)辰。腹部按摩沿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方向環(huán)形揉按,每次10分鐘。情緒調節強調避免憂(yōu)思過(guò)度,肝氣犯胃型可練習八段錦「調理脾胃須單舉」式。
中醫治療腸炎需堅持3-6個(gè)月周期,癥狀緩解后仍需鞏固調理。治療期間每周記錄大便性狀、次數變化,復診時(shí)攜帶舌苔照片供醫師參考。合并便血、持續發(fā)熱或體重驟降者,應及時(shí)結合現代醫學(xué)檢查排除器質(zhì)性病變。
腸系膜脂膜炎中醫治療
復禾遷移
胃失去知覺(jué)沒(méi)有饑飽中醫是什么病
復禾遷移
濕氣太重掛中醫什么科
復禾遷移
什么睡姿可以消除富貴包中醫
復禾遷移
小孩急性腸炎怎么辦
復禾遷移
中醫紅色食物補什么
復禾遷移
中醫治療梅毒的最好方法有哪些
復禾遷移
中醫治療宮頸粘連嗎
復禾遷移
潰瘍性結腸炎可以吃些什么水果
復禾遷移
慢性結腸炎的癥狀及
復禾遷移
腸息肉中醫病名叫什么
復禾遷移
腸痹中醫辨證分型
復禾遷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