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息肉是指膽囊壁向腔內突出的局限性隆起性病變,多為良性,主要包括膽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等類(lèi)型。
膽固醇性息肉是最常見(jiàn)的膽囊息肉類(lèi)型,占所有膽囊息肉的60%以上。這種息肉通常與膽固醇代謝異常有關(guān),表現為膽囊黏膜下的膽固醇沉積。膽固醇性息肉多為多發(fā)性,直徑一般不超過(guò)10毫米,表面呈桑葚狀或分葉狀?;颊咄ǔ](méi)有明顯癥狀,多在體檢時(shí)通過(guò)超聲檢查發(fā)現。膽固醇性息肉一般不會(huì )惡變,但可能伴隨膽囊結石或慢性膽囊炎。
炎性息肉約占膽囊息肉的10%,主要由慢性膽囊炎反復刺激引起。這種息肉是膽囊壁對慢性炎癥的反應性增生,通常為單發(fā),直徑多在5-10毫米之間。炎性息肉患者可能有右上腹隱痛、消化不良等慢性膽囊炎癥狀。超聲檢查可見(jiàn)息肉基底較寬,與膽囊壁分界不清。炎性息肉本身惡變概率低,但需要治療基礎膽囊炎癥。
腺瘤性息肉是膽囊的真性腫瘤,約占膽囊息肉的5-10%。這種息肉具有惡變潛能,尤其是直徑超過(guò)10毫米的腺瘤。腺瘤性息肉多為單發(fā),表面光滑或有分葉,超聲檢查可見(jiàn)血流信號?;颊呖赡軟](méi)有癥狀,也可能出現右上腹不適。腺瘤性息肉需要密切隨訪(fǎng),較大者建議手術(shù)切除以防癌變。
除上述常見(jiàn)類(lèi)型外,膽囊息肉還包括肌腺瘤、纖維瘤、脂肪瘤等少見(jiàn)類(lèi)型。這些息肉通常為良性,但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超聲檢查可能顯示特殊回聲特征,確診需要病理檢查。某些罕見(jiàn)息肉可能與遺傳綜合征相關(guān),如膽囊腺瘤病可能伴發(f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膽囊息肉的診斷主要依靠超聲檢查,典型表現為附著(zhù)于膽囊壁的隆起性病變,不隨體位改變移動(dòng)。需要與膽囊結石、膽囊癌等疾病鑒別。超聲造影、增強CT或MRI有助于評估息肉性質(zhì)。對于直徑超過(guò)10毫米、基底寬、生長(cháng)迅速或伴有膽囊壁增厚的息肉,需要警惕惡變可能。
發(fā)現膽囊息肉后應定期復查超聲,建議每6-12個(gè)月檢查一次。平時(shí)應保持規律飲食,避免高膽固醇食物,控制體重。出現右上腹疼痛、黃疸等癥狀時(shí)應及時(shí)就醫。直徑超過(guò)10毫米的息肉或懷疑惡變者,建議手術(shù)切除膽囊。術(shù)后病理檢查可明確息肉性質(zhì),指導后續隨訪(fǎng)方案。
59次瀏覽 2025-11-28
167次瀏覽 2025-11-28
85次瀏覽 2025-11-28
912次瀏覽 2023-09-06
175次瀏覽 2025-11-28
110次瀏覽 2025-11-28
117次瀏覽 2025-11-28
140次瀏覽 2025-11-28
56次瀏覽 2025-11-28
126次瀏覽 2025-11-28
92次瀏覽 2025-11-28
78次瀏覽 2025-11-28
134次瀏覽 2025-11-28
115次瀏覽 2025-11-28
206次瀏覽 2025-11-28
143次瀏覽 2025-11-28
136次瀏覽 2025-11-28
159次瀏覽 2025-11-28
116次瀏覽 2025-11-28
401次瀏覽 2024-09-25
175次瀏覽 2025-11-28
174次瀏覽 2025-11-28
988次瀏覽
1173次瀏覽
1084次瀏覽
834次瀏覽
928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