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對于子宮內膜異位癥有明顯治療效果,患者需對癥用藥,其中氣滯血瘀型可以用水煎服膈下逐瘀湯,寒凝血瘀者主要可以選擇使用少腹逐瘀湯。而如果是氣虛血瘀所致,就可以服用補陽(yáng)還五湯,熱郁血瘀型患者則可煎服血府逐瘀湯。
不少育齡女性都查出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癥,這時(shí)往往可出現小腹不適等不良癥狀,如果病情繼續發(fā)展下去,還有可能會(huì )讓受孕能力受到影響。故患者最好及時(shí)找到合適療法進(jìn)行治療,那么子宮內膜異位癥中藥調理方法是什么呢?
1、氣滯血瘀型
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可以采取中醫辨證療法進(jìn)行調理,如果檢查發(fā)現存在有氣滯血瘀的病癥,就需要堅持以疏肝理氣和活血祛瘀為主要原則。建議可用水煎服膈下逐瘀湯,方劑的主要組成為當歸20g、赤芍15g、川芎10g、皂角刺20g、五靈脂20g、紅花15g、枳殼15g、三棱15g、元胡15g、靈脂15g、桃仁15g、穿山甲15g、炙甘草10g。
2、寒凝血瘀型
寒凝血瘀型患者在治療時(shí)需要以溫經(jīng)散寒和活血祛瘀為主,此時(shí)可以選擇服用少腹逐瘀丸,或者也可以按照療程用水煎服少腹逐瘀湯。該種方劑當中的藥物成分涉及有小茴香15g、仙靈脾20g、熟附子15g、制川烏10g、元胡15g、靈脂15g、當歸20g、蒲黃15g。
3、氣虛血瘀型
氣虛血瘀往往可導致子宮內膜異位的發(fā)病,此時(shí)就要服用具有益氣補陽(yáng)和活血祛瘀功效的中藥方劑。較為常用到的主要是補陽(yáng)還五湯,方劑組成為補骨脂20g、黃芪30g、赤芍15g、桃仁15g、川芎10g、當歸20g、小茴香15g、地龍20g以及紅花15g。
4、熱郁血瘀型
如果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發(fā)病與熱郁血瘀有關(guān),就需要以清熱和營(yíng)和活血祛瘀為原則進(jìn)行治療。此時(shí)可選擇服用血府逐瘀湯加味,需要用到的中草藥有丹參20g、地鱉蟲(chóng)15g、紅花15g、柴胡10g、桃仁10g以及枳殼10g等?;颊呔涂梢悦咳赵缤砜崭箷r(shí)用水煎服,每日一劑,連續三個(gè)療程左右即可見(jiàn)效。
259次瀏覽 2025-10-03
150次瀏覽 2025-10-03
224次瀏覽 2025-10-03
121次瀏覽 2025-10-03
59次瀏覽 2025-07-15
226次瀏覽 2025-10-03
221次瀏覽 2025-10-03
818次瀏覽 2025-10-03
227次瀏覽 2025-10-03
130次瀏覽 2025-10-03
466次瀏覽 2025-10-03
86次瀏覽 2025-10-03
518次瀏覽 2025-10-03
3332次瀏覽 2025-10-03
135次瀏覽 2025-10-03
219次瀏覽 2025-10-03
201次瀏覽 2025-10-03
210次瀏覽 2025-10-03
295次瀏覽 2025-10-03
416次瀏覽 2025-10-03
159次瀏覽 2025-10-03
187次瀏覽 2025-07-15
333次瀏覽
328次瀏覽
328次瀏覽
225次瀏覽
189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