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齒莧可用于輔助治療部分皮膚病,如濕疹、皮炎等,但需結合具體病情遵醫囑使用。馬齒莧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癢的作用,其提取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有一定抑制作用。
馬齒莧水煎液濕敷可緩解濕疹引起的紅斑、滲液。濕疹可能與皮膚屏障功能受損、免疫異常等因素有關(guān),常表現為對稱(chēng)性丘疹、劇烈瘙癢。急性期可遵醫囑使用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他克莫司軟膏等藥物,合并感染時(shí)需聯(lián)用莫匹羅星軟膏。
新鮮馬齒莧搗碎外敷可減輕接觸性皮炎的腫脹癥狀。該病多由金屬、化妝品等致敏原引發(fā),特征為邊界清晰的紅斑、水皰。需避免再次接觸致敏物質(zhì),嚴重者可短期使用鹵米松乳膏,配合口服氯雷他定片抗過(guò)敏。
馬齒莧所含黃酮類(lèi)成分能促進(jìn)創(chuàng )面愈合。糖尿病足等慢性潰瘍需先清創(chuàng )處理,馬齒莧輔助治療時(shí)可與康復新液交替使用,同時(shí)控制血糖,重度潰瘍可能需要負壓引流術(shù)。
馬齒莧對部分淺表真菌有抑制作用,但治療足癬等疾病時(shí)不能替代抗真菌藥。腳氣多由紅色毛癬菌感染引起,表現為脫屑、水皰,建議聯(lián)合使用聯(lián)苯芐唑乳膏,鞋襪需每日消毒。
馬齒莧汁液涂抹可減輕蟲(chóng)咬性皮炎的紅腫反應。蚊蟲(chóng)唾液蛋白引發(fā)局部過(guò)敏反應時(shí),可先用肥皂水清洗,瘙癢明顯時(shí)涂抹爐甘石洗劑,避免抓撓繼發(fā)感染。
使用馬齒莧前需用鹽水清洗患處,過(guò)敏體質(zhì)者應先小面積試用。治療期間保持皮膚清潔干燥,避免辛辣刺激飲食,穿著(zhù)透氣棉質(zhì)衣物。若癥狀持續加重或出現發(fā)熱等全身反應,應立即停用并就醫。皮膚破潰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不宜自行使用草藥治療。
571次瀏覽 2025-10-24
122次瀏覽 2025-10-24
84次瀏覽 2025-10-24
50次瀏覽 2025-10-24
95次瀏覽 2025-10-24
87次瀏覽 2025-10-24
105次瀏覽 2025-10-24
96次瀏覽 2025-10-24
163次瀏覽 2025-10-24
125次瀏覽 2025-10-24
263次瀏覽 2025-03-21
153次瀏覽 2025-10-24
149次瀏覽 2025-10-24
57次瀏覽 2025-10-24
469次瀏覽 2025-10-24
174次瀏覽 2025-03-21
125次瀏覽 2025-10-24
77次瀏覽 2025-10-24
412次瀏覽 2025-10-24
97次瀏覽 2025-10-24
425次瀏覽 2025-10-24
150次瀏覽 2025-10-24
570次瀏覽
542次瀏覽
558次瀏覽
716次瀏覽
681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