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的癥狀主要表現為皮膚紅斑、丘疹、水皰、糜爛、滲出和結痂,可通過(guò)外用藥物、口服藥物、物理治療、中醫調理和日常護理等方式治療。濕疹通常由遺傳因素、環(huán)境刺激、皮膚屏障功能障礙、免疫異常和微生物感染等原因引起。
濕疹患者可遵醫囑使用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鹵米松乳膏等糖皮質(zhì)激素類(lèi)藥物,有助于減輕皮膚炎癥反應。若伴有細菌感染,可使用夫西地酸乳膏、莫匹羅星軟膏等抗生素藥物。非激素類(lèi)藥物如他克莫司軟膏、吡美莫司乳膏也可用于緩解癥狀。
對于瘙癢明顯的濕疹患者,可遵醫囑服用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等抗組胺藥物。嚴重濕疹患者可能需要短期使用潑尼松片等糖皮質(zhì)激素。若合并感染,可選用阿莫西林膠囊、頭孢呋辛酯片等抗生素。
紫外線(xiàn)療法對慢性濕疹有一定療效,窄譜中波紫外線(xiàn)可減輕皮膚炎癥反應。冷敷可緩解急性期濕疹的瘙癢和灼熱感,使用生理鹽水或硼酸溶液濕敷有助于減輕滲出。
中醫認為濕疹多與濕熱、脾虛有關(guān),可辨證使用龍膽瀉肝丸、參苓白術(shù)散等中成藥。外用藥可選擇青鵬軟膏、丹皮酚軟膏等具有清熱燥濕功效的中藥制劑。針灸取穴以曲池、足三里、三陰交等為主。
濕疹患者應避免過(guò)度洗浴,水溫不宜過(guò)高,洗浴時(shí)間控制在5-10分鐘。選擇無(wú)香料、低敏的保濕劑如凡士林、尿素軟膏等,每日多次涂抹。穿著(zhù)寬松透氣的棉質(zhì)衣物,避免搔抓和摩擦刺激。保持室內適宜溫濕度,避免接觸塵螨、動(dòng)物皮毛等過(guò)敏原。
濕疹患者應注意飲食調理,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海鮮等易致敏食物,多攝入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新鮮蔬菜水果。保持規律作息,避免精神緊張和過(guò)度疲勞。若癥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shí)就醫調整治療方案。日常應做好皮膚保濕,避免使用堿性強的清潔產(chǎn)品,洗澡后及時(shí)涂抹保濕劑以修復皮膚屏障功能。
167次瀏覽 2025-10-15
164次瀏覽 2025-10-15
132次瀏覽 2025-10-15
205次瀏覽 2025-10-15
370次瀏覽 2024-09-25
111次瀏覽 2025-10-15
150次瀏覽 2025-10-15
144次瀏覽 2025-10-15
168次瀏覽 2025-10-15
90次瀏覽 2025-10-15
164次瀏覽 2025-10-15
153次瀏覽 2025-10-15
127次瀏覽 2025-10-15
495次瀏覽 2025-10-15
264次瀏覽 2025-10-15
401次瀏覽 2024-09-25
157次瀏覽 2025-10-15
122次瀏覽 2025-10-15
97次瀏覽 2025-10-15
103次瀏覽 2025-10-15
284次瀏覽 2025-10-15
135次瀏覽 2025-10-15
248次瀏覽
406次瀏覽
238次瀏覽
226次瀏覽
255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