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蛋白是人體血漿中含量最高的蛋白質(zhì),主要作用包括維持血漿膠體滲透壓、運輸物質(zhì)、調節酸堿平衡、參與免疫調節以及作為營(yíng)養儲備等。
白蛋白在血漿中濃度較高,能夠有效維持血管內外的液體平衡。當血漿白蛋白水平降低時(shí),可能導致水分從血管內滲出到組織間隙,引發(fā)水腫。這種情況常見(jiàn)于肝硬化、腎病綜合征等疾病患者,需要通過(guò)補充白蛋白或治療原發(fā)病來(lái)改善。
白蛋白能夠與多種物質(zhì)結合并運輸,包括脂肪酸、膽紅素、激素以及部分藥物。這種運輸功能對于維持機體正常代謝至關(guān)重要。例如,白蛋白與膽紅素結合后能夠減少其毒性,防止膽紅素腦病的發(fā)生。
白蛋白分子表面帶有大量負電荷,能夠緩沖血液中的酸堿變化,參與維持血液pH值的穩定。在代謝性酸中毒等情況下,白蛋白的緩沖作用顯得尤為重要。
白蛋白能夠結合并中和某些內毒素和炎癥介質(zhì),減輕炎癥反應。在嚴重感染或創(chuàng )傷時(shí),白蛋白水平下降可能影響機體的免疫防御能力,此時(shí)可能需要外源性補充。
在長(cháng)期饑餓或嚴重營(yíng)養不良的情況下,白蛋白可被分解為氨基酸供機體利用。但白蛋白并非理想的營(yíng)養補充來(lái)源,其半衰期較長(cháng),直接補充對改善營(yíng)養狀況效果有限。
白蛋白在臨床上常用于治療低蛋白血癥、肝硬化腹水、燒傷等疾病。日常飲食中適量攝入優(yōu)質(zhì)蛋白如雞蛋、牛奶、魚(yú)類(lèi)等有助于維持白蛋白水平。對于存在白蛋白異常的患者,建議定期監測血清白蛋白水平,并在醫生指導下進(jìn)行針對性治療,避免自行補充白蛋白制劑。同時(shí)應注意均衡飲食,保證足夠的熱量和蛋白質(zhì)攝入,避免過(guò)度節食或偏食導致?tīng)I養不良。
97次瀏覽 2025-10-17
150次瀏覽 2025-10-17
99次瀏覽 2025-10-17
676次瀏覽 2024-01-05
177次瀏覽 2025-10-17
65次瀏覽 2025-10-17
96次瀏覽 2025-10-17
54次瀏覽 2025-10-17
75次瀏覽 2025-10-17
130次瀏覽 2025-10-17
71次瀏覽 2025-10-17
0次瀏覽 2025-10-17
164次瀏覽 2025-10-17
89次瀏覽 2025-10-17
99次瀏覽 2025-10-17
0次瀏覽 2025-10-17
86次瀏覽 2025-10-17
113次瀏覽 2025-10-17
59次瀏覽 2025-07-15
101次瀏覽 2025-10-17
277次瀏覽 2025-10-17
145次瀏覽 2025-10-17
370次瀏覽
277次瀏覽
152次瀏覽
698次瀏覽
250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