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鼓膜炎是指鼓膜及其鄰近外耳道皮膚的急性炎癥,主要由細菌或病毒感染引起,表現為耳痛、耳悶脹感及聽(tīng)力下降等癥狀。
急性鼓膜炎的發(fā)病與多種因素有關(guān)。外耳道清潔不當可能導致細菌滋生,游泳或洗頭時(shí)污水進(jìn)入耳道也可能引發(fā)感染。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時(shí),病原體可通過(guò)咽鼓管逆行感染中耳并波及鼓膜。耳部外傷如掏耳過(guò)深或異物損傷鼓膜后,局部防御屏障破壞易繼發(fā)感染。部分患者因過(guò)敏反應導致外耳道皮膚水腫,為病原體繁殖創(chuàng )造條件。鼓膜本身存在慢性病變如穿孔或鈣化斑時(shí),局部抵抗力下降更易發(fā)生急性炎癥。
典型癥狀包括突發(fā)性耳部刺痛,在咀嚼或打哈欠時(shí)加重,可能放射至同側頭部。耳道分泌物初期為漿液性,后期可轉為膿性。部分患者出現低頻耳鳴或輕度傳導性耳聾,伴耳內堵塞感。嬰幼兒常表現為哭鬧不安、頻繁抓耳,體溫可能升高。嚴重者可見(jiàn)鼓膜充血腫脹,表面出現水皰或糜爛,但多數情況下鼓膜完整性仍保持。若炎癥擴散至中耳腔,可能并發(fā)急性中耳炎。
診斷主要依靠耳鏡檢查,可見(jiàn)鼓膜及鄰近外耳道皮膚充血、水腫,嚴重時(shí)鼓膜標志消失。分泌物細菌培養可明確致病菌,血常規檢查有助于判斷感染程度。需要與急性中耳炎、外耳道癤腫等疾病鑒別,后者疼痛更局限且耳屏壓痛明顯。治療以控制感染和緩解癥狀為主,局部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等抗生素,配合口服布洛芬緩解疼痛。保持耳道干燥,避免用力擤鼻。多數患者在1-2周內痊愈,但需警惕鼓膜穿孔等并發(fā)癥。
預防急性鼓膜炎需注意耳部衛生,避免用尖銳物品掏耳,游泳時(shí)使用防水耳塞。感冒期間不要用力擤鼻,出現耳部不適及時(shí)就醫。飲食宜清淡,多攝入富含維生素C的柑橘類(lèi)水果和深綠色蔬菜,限制辛辣刺激食物。保持規律作息,增強免疫力有助于預防復發(fā)。若癥狀持續超過(guò)3天或出現高熱、劇烈頭痛等表現,應立即至耳鼻喉科就診,防止炎癥擴散引發(fā)乳突炎等嚴重并發(fā)癥。
0次瀏覽 2025-11-10
0次瀏覽 2025-11-10
715次瀏覽 2024-01-05
0次瀏覽 2025-11-10
0次瀏覽 2025-11-10
0次瀏覽 2025-11-10
0次瀏覽 2025-11-10
0次瀏覽 2025-11-10
0次瀏覽 2025-11-10
0次瀏覽 2025-11-10
0次瀏覽 2025-11-10
0次瀏覽 2025-11-10
0次瀏覽 2025-11-10
0次瀏覽 2025-11-10
0次瀏覽 2025-11-10
0次瀏覽 2025-11-10
0次瀏覽 2025-11-10
0次瀏覽 2025-11-10
912次瀏覽 2023-09-06
0次瀏覽 2025-11-10
0次瀏覽 2025-11-10
0次瀏覽 2025-11-10
1021次瀏覽
583次瀏覽
496次瀏覽
746次瀏覽
814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