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柏與甘草合用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調和藥性的功效,主要用于濕熱瀉痢、黃疸尿赤、瘡瘍腫毒等病癥。黃柏為蕓香科植物黃皮樹(shù)的干燥樹(shù)皮,甘草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及根莖,兩者配伍可增強療效并減少不良反應。

一、清熱燥濕
黃柏性寒味苦,能清除下焦濕熱,對濕熱下注引起的帶下黃稠、小便短赤有明顯改善作用。臨床常用黃柏膠囊配伍甘草顆粒治療細菌性痢疾,可抑制志賀菌、沙門(mén)菌等腸道致病菌。濕熱黃疸患者使用黃柏甘草湯時(shí),能降低血清膽紅素水平。
二、瀉火解毒
黃柏含小檗堿等生物堿,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有抑制作用。甘草中的甘草酸可協(xié)同抗炎,兩者配制的黃柏甘草含漱液能緩解口腔潰瘍疼痛。對于濕疹滲液,可用黃柏甘草洗劑濕敷,減輕皮膚紅腫熱痛。
三、調節免疫
甘草提取物能增強巨噬細胞吞噬功能,黃柏多糖可促進(jìn)淋巴細胞增殖。慢性肝炎患者服用黃柏甘草復方制劑時(shí),有助于改善肝功能指標。但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須慎用,可能過(guò)度激活免疫反應。

四、保護胃腸
甘草中的甘草鋅能促進(jìn)胃黏膜修復,配合黃柏的抗幽門(mén)螺桿菌作用,可用于胃潰瘍輔助治療。黃柏甘草顆粒能減少非甾體抗炎藥對胃腸道的刺激,但長(cháng)期服用可能引起假性醛固酮增多癥。
五、調和藥性
甘草能緩和黃柏的苦寒特性,減少其對胃腸道的刺激。在治療陰虛火旺的知柏地黃丸中,甘草作為佐使藥可平衡方劑偏性。但兩者均不宜與強心苷類(lèi)藥物同用,可能增加心律失常風(fēng)險。

使用黃柏甘草制劑時(shí),脾胃虛寒者應配伍干姜、白術(shù)等溫中藥物。服藥期間忌食辛辣油膩,避免影響藥效。建議在中醫師指導下根據證型選擇合適劑型,如黃柏甘草片適用于實(shí)熱證,而蜜炙甘草配制的湯劑更適合體虛患者。定期監測血壓和血鉀水平,出現水腫、乏力等不良反應時(shí)及時(shí)就醫調整用藥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