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中藥的時(shí)候是有很多注意事項的,而很多注意事項不注意的話(huà)服用的藥物可能會(huì )達到適得其反的作用。比如中藥其實(shí)是不建議喝涼的的,中藥一般建議溫熱的時(shí)候服用。但是有一些特殊的情況還是需要冷服的。
在炎炎的夏日,很多人都喜歡喝涼的吃涼的。而如果在那么熱的天氣要服用藥物的話(huà),如果是熱的,可能都會(huì )使很多人產(chǎn)生抗拒心理。所以很多人會(huì )對中藥能不能喝涼的產(chǎn)生一個(gè) 比較大的疑問(wèn),因為畢竟身體是自己的,如果不能喝涼的話(huà),那么即使再熱相信很多人都是愿意接受的。那么到底中藥可以喝涼的嗎?
一般來(lái)說(shuō),中藥最后不要涼的喝了,中藥要喝溫的,這樣既不會(huì )傷胃,也能發(fā)揮藥的作用,這樣是最好的。一般來(lái)說(shuō),中藥都是煎好之后分早晚兩次喝的,所以肯定會(huì )有一次不是煎好之后馬上喝的,只要不是間隔的時(shí)間特別長(cháng)就可以喝。指導意見(jiàn):但是中藥是不能凉喝的,除非是有特殊的需要,你把涼的中藥放在一個(gè)碗里,然后把碗放在一個(gè)盛了熱水的大碗或是水盆里,把藥燙熱,不要把藥在煎一遍。傳統的中醫理論,對于服用中藥的溫度非常講究。一般的中藥湯劑應該“溫服”。但是這也不是絕對的,像止吐、解毒、清熱的藥,則應該“冷服”,以免引起刺激。
總的來(lái)說(shuō),中藥煎劑是冷服或熱服應根據病情、藥性、季節、以及體質(zhì)等多方面來(lái)決定,不應一概而論。 一般情況下,屬于溫中散寒、補益虛弱的藥劑(即用于治療臟腑虛寒、體質(zhì)虛弱的溫熱藥及補藥)應趁熱或將藥溫熱后服用。此外,還應根據服藥季節及患者體質(zhì)狀況決定。如寒冷季節、老年人、兒童及孕婦和久病體衰的病人宜將藥液溫服。反之則影響不大。對于一些理血活血、舒肝解郁、驅濕除風(fēng)、通絡(luò )、驅蟲(chóng)、除積等方藥冷服及熱眼對療效無(wú)明顯影響,可根據病情自行選擇。但一般情況下盡量溫服,對保護脾胃和陽(yáng)氣比較好。所以說(shuō)中藥方面的知識還是很博大精深的,萬(wàn)事都沒(méi)有一個(gè)絕對,主要是要針對不同的一個(gè)情況來(lái)進(jìn)行判斷。
878次瀏覽 2023-09-06
288次瀏覽 2025-10-12
1007次瀏覽 2025-10-12
139次瀏覽 2025-10-12
158次瀏覽 2025-10-12
160次瀏覽 2025-10-12
92次瀏覽 2025-07-15
315次瀏覽 2025-10-12
592次瀏覽 2025-10-12
333次瀏覽 2025-10-12
153次瀏覽 2025-10-12
178次瀏覽 2025-10-12
75次瀏覽 2025-10-12
590次瀏覽 2025-10-12
263次瀏覽 2025-10-12
0次瀏覽 2025-10-12
0次瀏覽 2025-10-12
322次瀏覽 2025-10-12
114次瀏覽 2025-10-12
148次瀏覽 2025-10-12
271次瀏覽 2025-10-12
124次瀏覽 2025-10-12
233次瀏覽
431次瀏覽
547次瀏覽
124次瀏覽
362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