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中暑后可以適量喝綠豆湯、冬瓜湯、絲瓜湯、黃瓜湯、荷葉湯等幫助緩解癥狀。中暑是因高溫環(huán)境下體溫調節失衡導致的急性熱損傷,輕癥表現為頭暈口渴,重癥可能出現高熱昏迷。以下湯品能補充水分電解質(zhì),輔助降溫解暑,但嚴重中暑需立即就醫。
綠豆湯含鉀和B族維生素,有助于恢復因出汗丟失的電解質(zhì)。綠豆中的多酚類(lèi)物質(zhì)可抑制體溫中樞異常興奮,緩解頭痛乏力。煮制時(shí)保留豆皮能增強解毒效果,適合輕癥中暑后飲用。胃腸虛弱者應避免空腹飲用。
冬瓜湯含水量超過(guò)96%,鈉鉀比例均衡,能快速補充體液。冬瓜瓤中的葫蘆巴堿可促進(jìn)毛細血管擴張,加速散熱。搭配薏米煮湯可增強利濕效果,適合伴有水腫的中暑患者。腎功能不全者需控制攝入量。
絲瓜中的粘液多糖能保護胃腸黏膜,緩解中暑后的惡心嘔吐。其皂苷成分可通過(guò)汗腺排汗帶走體熱,與蝦皮同煮可補充蛋白質(zhì)。湯品宜清淡少油,避免加重消化負擔。體質(zhì)虛寒者不宜過(guò)量食用。
黃瓜湯含硅酸鹽和黃瓜酶,能促進(jìn)細胞水分代謝平衡。低溫冷藏后飲用可物理降溫,但需避免過(guò)冷刺激咽喉。搭配薄荷葉可增強清涼感,適合戶(hù)外工作者預防性飲用。胃酸過(guò)多者應減少食用頻率。
荷葉中的荷葉堿能調節體溫中樞敏感性,蓮藕堿可改善微循環(huán)障礙。與淡竹葉同煎能增強解暑效果,適合先兆中暑時(shí)飲用。湯品宜現煮現飲,久置可能產(chǎn)生單寧酸刺激胃腸。孕婦及低血壓患者慎用。
預防中暑需避免高溫時(shí)段外出,戶(hù)外活動(dòng)應每15-20分鐘補充100-200毫升含鹽飲品。出現大汗淋漓、皮膚灼熱等癥狀時(shí),應立即轉移至陰涼處,用濕毛巾冷敷頸部腋下。重度中暑患者可能出現抽搐、意識模糊,此時(shí)不能強行喂食湯水,須保持側臥位并緊急送醫。日??沙涫嗡?、人丹等防暑藥品,但藥物使用需遵醫囑。
676次瀏覽 2024-01-05
86次瀏覽 2025-10-17
145次瀏覽 2025-10-17
99次瀏覽 2025-10-17
743次瀏覽 2023-08-28
0次瀏覽 2025-10-17
177次瀏覽 2025-10-17
96次瀏覽 2025-10-17
65次瀏覽 2025-10-17
97次瀏覽 2025-10-17
150次瀏覽 2025-10-17
54次瀏覽 2025-10-17
99次瀏覽 2025-10-17
164次瀏覽 2025-10-17
130次瀏覽 2025-10-17
71次瀏覽 2025-10-17
0次瀏覽 2025-10-17
89次瀏覽 2025-10-17
101次瀏覽 2025-10-17
277次瀏覽 2025-10-17
113次瀏覽 2025-10-17
75次瀏覽 2025-10-17
451次瀏覽
116次瀏覽
471次瀏覽
103次瀏覽
638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