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卒中的再灌注治療主要包括靜脈溶栓治療、血管內機械取栓治療、抗血小板治療、抗凝治療和神經(jīng)保護治療等方法。缺血性卒中通常由動(dòng)脈粥樣硬化、心源性栓塞、小動(dòng)脈閉塞等原因引起,建議患者及時(shí)就醫,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
靜脈溶栓治療是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重要治療方法,常用藥物有注射用阿替普酶、注射用尿激酶、注射用重組鏈激酶等。這些藥物能夠溶解血栓,恢復腦血流,但需要在發(fā)病后一定時(shí)間窗內使用。靜脈溶栓治療可能引起出血等并發(fā)癥,需要嚴格掌握適應癥和禁忌癥。
血管內機械取栓適用于大血管閉塞導致的缺血性卒中,常用方法有支架取栓、抽吸取栓等。該方法通過(guò)導管將取栓裝置送至閉塞部位,直接取出血栓。血管內機械取栓具有較高的血管再通率,但需要專(zhuān)業(yè)的介入團隊和設備支持。治療時(shí)間窗較靜脈溶栓更長(cháng),但同樣強調盡早治療。
抗血小板治療是缺血性卒中二級預防的基礎,常用藥物有阿司匹林腸溶片、硫酸氫氯吡格雷片、西洛他唑片等。這些藥物能夠抑制血小板聚集,預防血栓形成??寡“逯委熜枰L(cháng)期堅持,但需注意胃腸道出血等不良反應。對于不同病因的卒中患者,可能需要聯(lián)合用藥或調整用藥方案。
抗凝治療主要用于心源性栓塞導致的缺血性卒中,常用藥物有華法林鈉片、利伐沙班片、達比加群酯膠囊等。這些藥物通過(guò)抑制凝血因子活性來(lái)預防血栓形成??鼓委熜枰ㄆ诒O測凝血功能,調整藥物劑量。對于非心源性卒中患者,一般不推薦常規使用抗凝治療。
神經(jīng)保護治療旨在減輕缺血再灌注損傷,保護腦組織。常用方法有依達拉奉注射液、丁苯酞軟膠囊等藥物,以及亞低溫治療等物理方法。神經(jīng)保護治療多在急性期與其他再灌注治療聯(lián)合使用。目前神經(jīng)保護治療的療效仍有待更多臨床研究證實(shí)。
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接受再灌注治療后,需要堅持康復訓練,包括肢體功能鍛煉、語(yǔ)言訓練等。飲食上應控制鹽分和脂肪攝入,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保持規律作息,避免熬夜和過(guò)度勞累。戒煙限酒,控制血壓、血糖和血脂。定期復查,遵醫囑服藥,預防卒中復發(fā)。出現頭暈、肢體無(wú)力等癥狀時(shí)應及時(shí)就醫。
496次瀏覽 2025-10-26
117次瀏覽 2025-10-26
148次瀏覽 2025-10-26
676次瀏覽 2024-01-05
1106次瀏覽 2025-10-26
464次瀏覽 2025-10-26
985次瀏覽 2025-10-26
461次瀏覽 2025-10-26
145次瀏覽 2025-10-26
0次瀏覽 2025-10-26
77次瀏覽 2025-10-26
92次瀏覽 2025-07-15
393次瀏覽 2025-10-26
430次瀏覽 2025-10-26
287次瀏覽 2025-10-26
655次瀏覽 2025-10-26
81次瀏覽 2025-10-26
57次瀏覽 2025-10-26
187次瀏覽 2025-10-26
72次瀏覽 2025-10-26
94次瀏覽 2025-10-26
521次瀏覽 2025-10-26
392次瀏覽
577次瀏覽
689次瀏覽
762次瀏覽
731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