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系膜淋巴結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桿菌感染腸系膜淋巴結引起的慢性炎癥性疾病,屬于腹腔結核的一種類(lèi)型。腸系膜淋巴結結核主要有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免疫力低下、接觸結核病患者、合并其他結核病灶、衛生條件差等因素引起。
腸系膜淋巴結結核主要由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引起,病原體可通過(guò)消化道或血行播散至腸系膜淋巴結?;颊呖赡艹霈F低熱、盜汗、乏力等結核中毒癥狀,伴隨腹部隱痛或右下腹包塊。治療需遵醫囑使用異煙肼片、利福平膠囊、吡嗪酰胺片等抗結核藥物,療程通常需要6-9個(gè)月。日常需加強營(yíng)養支持,保證充足休息。
艾滋病、糖尿病、長(cháng)期使用免疫抑制劑等因素導致免疫力下降時(shí),結核分枝桿菌更易在腸系膜淋巴結定植繁殖?;颊叱共堪Y狀外,可能伴有體重明顯下降。治療需在抗結核基礎上控制原發(fā)病,如糖尿病患者需使用鹽酸二甲雙胍片控制血糖。建議定期監測免疫功能,避免去人群密集場(chǎng)所。
與活動(dòng)性肺結核患者密切接觸可能通過(guò)飛沫或消化道傳播結核菌。兒童因免疫系統未完善更易感,家長(cháng)需注意患兒是否出現腹痛、食欲減退等癥狀。確診后需隔離治療,接觸者應進(jìn)行結核菌素試驗。常用藥物包括乙胺丁醇片、鏈霉素注射液等,治療期間須定期復查肝功能。
約半數患者合并肺結核或腸結核,結核菌可從原發(fā)灶經(jīng)淋巴或血液播散至腸系膜。典型表現為午后發(fā)熱、腹痛與腹瀉交替出現。需進(jìn)行胸部X線(xiàn)及腸鏡檢查,聯(lián)合使用利福噴丁膠囊、對氨基水楊酸鈉顆粒等藥物。治療期間應分餐制,餐具需煮沸消毒。
飲用未消毒牛奶或進(jìn)食被結核菌污染的食物可能引發(fā)感染。農村地區發(fā)病率較高,患者常伴有營(yíng)養不良。除規范抗結核治療外,需補充維生素AD膠丸、蛋白粉等營(yíng)養劑。建議飲用巴氏消毒奶,生熟食品分開(kāi)處理,飯前便后嚴格洗手。
腸系膜淋巴結結核患者應保證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適量增加雞蛋、魚(yú)肉、西藍花等食材攝入。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戒煙限酒。治療期間每月復查血常規、肝腎功能,觀(guān)察藥物不良反應。出現持續高熱、劇烈腹痛或腸梗阻癥狀時(shí)需立即就醫。完成全程治療后,仍需每3-6個(gè)月隨訪(fǎng)1年,防止復發(fā)。
119次瀏覽 2025-11-22
150次瀏覽 2025-11-22
0次瀏覽 2025-11-22
39次瀏覽 2025-11-22
171次瀏覽 2025-11-22
174次瀏覽 2025-03-21
132次瀏覽 2025-11-22
912次瀏覽 2023-09-06
64次瀏覽 2025-11-22
179次瀏覽 2025-11-22
43次瀏覽 2025-11-22
68次瀏覽 2025-11-22
153次瀏覽 2025-11-22
127次瀏覽 2025-11-22
73次瀏覽 2025-11-22
607次瀏覽 2025-11-22
340次瀏覽 2025-11-22
73次瀏覽 2025-11-22
108次瀏覽 2025-11-22
154次瀏覽 2025-11-22
123次瀏覽 2025-11-22
84次瀏覽 2025-11-22
761次瀏覽
826次瀏覽
1086次瀏覽
974次瀏覽
864次瀏覽